找到相关内容324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十二缘起法的南传上座部的解释

    生爱,随着生取。佛说过四识住的过程,即识住、攀缘、爱乐、增进广大生长。受的生缘‘触’即是识住;攀缘是想、思、寻;爱乐即是贪爱;增进广大生长即伺与执取。从阿毗达摩论的心路过程来看,五门转向是触,领受是受...

    法增比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5372885042.html
  • 我学习佛法的经历

      然则马上面临到的是硕士论文的撰写,由于几年来一直都用心在佛教方面,其他范畴的东西都大大荒废了,因此论文题目就不得不在佛教中找,于是就以“阿毗达摩俱舍论的诸法假实问题”为题,写了硕士论文。论文的...

    温金柯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08383789009.html
  • 西夏佛造像的真伪及鉴定

    南方天王部下有一位韦将军常周行东、南、西方三洲(北洲无出家人)护助出家人,道宣感其形象(见《道宣律师天人感通传》),唐代已有其传说,但实物罕见。宋辽时韦陀应已流行,实物所见亦不多。存世的西夏文《阿毗达摩...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033296146.html
  • 皈依三宝

    理性地思维,就能对佛法建立这样的信任感,这叫做正信。   建立无我智慧的方法,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了,所以大家应该会有一些初步的常识。就是无论从大乘的阿毗达摩(《俱舍论》),还是小乘的阿毗达摩入手...

    慈诚罗珠堪布

    皈依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10/1907115839.html
  • 玄奘对因明的运用、推广及启示

    陈那门人护法的《广百论释》;译出含有古因明内容的其他著作多种,即无著的《显扬圣教论》和《大乘阿毗达摩集论》、安慧编著的《阿毗达摩集论》和弥勒的《瑜伽师地论》等。  玄奘在翻译因明的同时,也讲授因明,...

    关兴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112238735.html
  • 现存上座部佛教

    史上的第六次结集注6,根据各种版本和1871年缅甸曼德勒的佛教第五次结集注7的校勘本,对巴利语三藏进行严密的校勘,印成了迄今为止最完善的巴利语系大藏经。   缅甸的佛教以佛教经典配合阿毗达摩的严谨研究为...  藏外作品由帕奥禅修中心的寻法比丘等提供。   注21:《阿毗达摩概要精解》第i页。(中国台湾派色文化出版社,1999年版,菩提比丘编,寻法比丘译)   同时可参见注17之页。   注22:同注15...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10740107.html
  • 未知生,焉知死

    教诲鼓舞下,我从97年开始大量地阅读汉传、藏传和南传佛教的原始经论,正式地开始了对我所接受的佛教义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生死轮回--的全面检验和思考。根据南传佛教阿毗达摩(论典)中的义理,人类的六种...而是我或制造这种知见的别人把佛法理解错了!特别是在与生死相关的诸种现象的观察和思考方面,我迄今还未发现上述的来自阿毗达摩中的说法存在哪些与实践不相吻合的地方!  几乎所有的世人都对死亡存有恐惧,不管是...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04741564.html
  • 准提法修行专用香略谈

    的供物。《十地经论》卷三有:  (1)利养供养,指衣服等。  (2)恭敬供养,指香、花等。  (3)行供养,指修行信行,戒行等供养。  为什么把烧香作为佛事中首列的项目呢?   一、《阿毗达摩品类足》论曰:‘香云何?谓诸所有香,若好香,若恶香,若平等香,鼻所嗅。如是诸香二识所识,谓鼻识及意识,此中一类识先识,鼻识受已,意识随识’。  二、《入阿毗达摩论》云:‘香有三种,一好香,二恶香,三平等香。谓...

    普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70948936.html
  • 佛教能够带给人类什么利益(三)

    所有色法。之后,你即可进而转修名业处,也就是分析名法。  如何分析名法  首先要简略地解释《阿毗达摩论Abhidhamma》的基本原则。若要了解名业处,必须先知道这些原则。  在《阿毗达摩论》中,名(...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3649248.html
  • 佛教小学十课

    为何,只是看了几本书而自加理解成的不正见。此外的错误观点还有许多,因恐繁杂,不在这里一一详述了。 鉴于证于法义的事是相当严肃的事,所谈都按照经文、阿毗达摩、相当可靠的大师证悟解释。对于你的证悟我不评论,结果自己看。 (1)在古代的导师乌巴索巴道歌开示中说:“只见刹那色、心二法奔腾无止,从此那心便放下了执着。”(2) 缅甸现代的马哈希长老在《七清净》中摘《阿毗达摩》云:“顺就圣道智见所现身心诸法...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34153368.html